复合酚醛保温板规范

四川建材 2021-06-14 阅读:202

之后,赵匡胤在大臣们的前拥后呼下,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皇宫,想尽情地参观参观平日里没能游逛的深宫大院。

不得不说,深宫内的富丽堂皇和庄严气派,让他赏心悦目、心旷神怡,顿感权力带给他的“无尚光荣”。

就在他悠哉乐哉的时候,忽然看到一位嫔妃抱着一个幼小的孩子从眼前走过,这让赵匡胤感到十分纳闷,他立即问道:“这孩子是谁?”

“他是周世宗的儿子”,嫔妃唯唯诺诺地答道。

赵匡胤听后,半晌没说话,他在考虑该如何处理这位年幼的孩子,如果杀掉,就会对不起周世宗,毕竟周世宗在世时,对自己有知遇之恩、提携之情;如果让他留下来,又怕为日后的赵氏江山埋下隐患。

就在模棱两可之际,赵匡胤问向身旁的赵普、潘美、范质等大臣:“你们看该怎么办?”

赵普足智多谋、手段强硬,在陈桥驿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,他的建议,赵匡胤多会采纳。

此时,赵普坚定地说了两个字:“去之!”

很明显,赵普的意思就是杀掉这名幼儿。

从某种角复合酚醛保温板规范度来说,这个提议是正确的,毕竟,斩草除根才能以绝后患。

可是,赵匡胤听后,似乎对这个提议并不满意,他将目光转向了身后的潘美。

这里所说的潘美就是影视作品《杨家将》中“潘仁美”的原型,只不过,影视作品中的“潘仁美”被过度丑化了。

此时,潘美站在后面,低头不语,似乎有什么心事。

赵匡胤只好点名问他,就算是这样,潘美也没有正面回答。

这时,赵匡胤说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夺了人家的帝位,再杀人家的儿子,我不忍心啊!”

从这句话中,可以看出赵匡胤对待周世宗幼子的犹豫和彷徨,甚至,有些优容寡断。

当然,也可以说是仁义的一个方面。

既然“老板”这么说了,自己还有什么必要掖着藏着呢?

“臣与陛下曾经一起侍奉周世宗,如果我劝陛下杀之,就会负了周世宗;如果我劝陛下给人留条生路,必然会遭到陛下的怀疑”,潘美支支吾吾地答道。

赵匡胤听后,哈哈一笑,他认为时机来了。

“那就把他托付给你吧”,赵匡胤指着潘美说道。

“不过,他贵为前朝皇上的孩子,不可以做你的儿子,只能做你的侄子”,赵匡胤补充道。

这在王巩《随手杂谈》里,有明确的记载,太祖曰:

“与尔为侄,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。”

于是,潘美就收养了周世宗的幼子,并取名为“潘惟吉”。

从此,赵匡胤对于此事再也没过问过,潘美也没有提起过,只是尽心将他抚养成人罢了。

这件事情虽然在王巩所著的《随手杂谈》一书中有详细记载,但是,此书距大宋建国足足有150余年,与欧阳修所著的《新五代史》有很大的出人。

根据《新五代史》记载,在陈桥驿兵变之前,周世宗共有4个孩子在世,分别是第四子周恭帝柴宗训、第五子柴熙让、第六子柴熙谨、第七子柴熙诲。

陈桥驿兵变后,周恭帝柴宗训“主动”禅位,改称郑王,前往房州居住,直至病死。

对于第六子柴熙谨,赵匡胤也没有杀害他,只不过在陈桥驿兵变的第四个年头,匆匆离世了,享年不超过10岁。

不过,对于赵匡胤是如何处置周世宗幼子的问题,却充满了重重迷雾,

欧阳修在《新五代史》写道:

“熙让、熙诲不知其所终”。

柴熙让是老五、柴熙诲是老七,欧阳修的这句话,意思就是老五和老七下落不明,是死、是活没有定论。

在兵变中,难道这对难兄难弟被杀害了?并不见得。

因为在兵变之前,赵匡胤特意严令士兵不准乱杀,更不准滥杀,所以,周恭帝柴宗训和老六柴熙谨没有被加害,相反,还享受到了各种优待政策。

既然柴宗训和柴熙谨活了下来,那么,赵匡胤没有理由去杀害老五和老七。

既然赵匡胤没有杀害这兄弟俩,那么,他们能去哪里呢?

这在王铚所著的《墨记》一书里,有详细的记载,不过,这与刚才潘美收周世宗幼子为侄的事情有些出入。

话说陈桥驿兵变后,将士们拥护着赵匡胤进了城,此时,周恭帝柴宗训见后周大势已去,便乘坐轿子前往天青寺居住了。

赵匡胤来到皇宫后,后宫六院都来迎接跪拜,这时,一名嫔妃怀抱着两名年幼的孩子也来参拜。

赵匡胤对此感到非常意外,便问:“这是谁的孩子?”

“这是周世宗的两个儿子”,嫔妃答道。

赵匡胤听后,看了看周围的将士,略带怒气地说道:“此复何待?”

意思就是“还留着他们干什么?”

左右将士见“老大”发话了,岂能坐视不管?

于是,将两个孩子从嫔妃手中夺过来,提走了。

很明显,这是要斩草除根。

这时,赵匡胤看到了身后的潘美,他低头不语,只顾用手掐着宫殿内的柱子。

赵匡胤问潘美:“你认为这样不妥吗?”

“微臣怎敢认为不妥,只是这样的话,有些不安心罢了”,潘美答道。

这句话似乎提醒了一向声称以“仁义治天下”的赵匡胤,他赶紧命令将两人追回,并将其中一名幼子赐给了潘美,让潘美收养为儿子。

从此,赵匡胤再也没有提及过此事,全然有潘美将他抚养成才,并取名为“潘惟正”。

不过,蹊跷的是此书并没有记载另外一名幼儿的结局。

另外,这与之前的版本有两处不同的地方。

前者说是潘美收周世宗幼子为侄,这里是收他为子。

前者说是取名“潘惟吉”,这里是“潘惟正”。

可是,两个版本也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:赵匡胤将周世宗的幼子送给了潘美,算是给周世宗留了个后。

周世宗的幼子是潘惟吉,还是潘惟正?王巩的说法是可信的

在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着一块《潘承裕及王夫人墓志》,根据墓志记载,潘承裕就是潘惟吉的儿子,潘夙的父亲。

像墓志这种随葬物品,一般只记载直系亲属,如果旁系特别有名,也可以刻记上,但是,前提是先介绍自己的直系亲属。

可是,潘承裕的这块墓志出人意料,他提到了自己的父亲是潘惟吉,也提到了自己的叔祖是潘美,自己的外公是王审琦,唯独没有介绍自己的祖父是谁。

另外,根据这块墓志记载,潘承裕是河南开封人,而根据《太宗实录》记载,潘美是河北大名人,两人籍贯完全不同,潘美又怎么能是潘承裕的亲叔祖呢?

因此,王巩所述“潘惟吉是周世宗的幼子,是被潘美收养为侄的说法”是有很大可信程度的。

赵匡胤为什么将周世宗幼子交给外姓人收养?为什么不找柴姓家人?

周世宗的这些幼子,与周恭帝柴宗训不同;这些幼子只是周世宗的皇子,并不是皇上。

在陈桥驿兵变中,周恭帝与赵匡胤是主角,其余皆是参与者,甚至有些是无辜的受害者。

周恭帝将皇位拱手禅让给了赵匡胤,赵匡胤自然要加以优待这名“听话”的“前老板”,至于处理其他皇子的手段,无外乎有以下几种:

第一,留下。

如果留下的话,留给谁?最名正言顺的莫过于留给他们的母后符太后。

如此一来,赵匡胤就要给这些皇子们封官加爵,好好供养。而此时,周恭帝柴宗训已被封为郑王,再给其他三个皇子封官,将来再生下一堆孙子,柴家就会变得强大了,而朝廷内外还有一些拥护柴家的庞大势力;双方一旦结合,势必会威胁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宋王朝。

第二,杀掉。

周世宗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。

从一名小小的军官成长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——都点验,赵匡胤只用了短短的6年,这全是依赖周世宗的提携和信任。

而建立大宋,赵匡胤又是采用的“禅让”手段;此时,杀害周世宗的儿子有损自己的名声,会倒逼那些反对势力聚集到周恭帝和符太后身边,如此就会威胁大宋的稳定。

第三,流放。

这一种方式不可取,毕竟周世宗的孩子年龄太小了,除周恭帝8岁以外,其余皆是2至5岁,一旦将之流放,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养活自己。

倘若被外部势力收养,很不利于赵宋的发展。

留不能留,杀不能杀,流放不能流放,那怎么办?

那就找人收养吧,而且还要找外姓人收养;这也是继陈桥驿兵变、杯酒释兵权之后,赵匡胤采取的另外一个高超手段。

既然是找人收养,为什么偏偏选择潘美?

找人收养,目的就是尽最大程度减小柴氏后人的影响力,同时,又不被外部势力所掌控。

所以,此事,只能找自己人来干。

陈桥驿兵变时,诸如石守信、王审琦、高怀德等“义社十兄弟”虽与赵匡胤关系非同一般,但是,兵变之后,这些所谓的“义社十兄弟”已不被赵匡胤所信任,杯酒释兵权就是个鲜活的例子。

因此,赵匡胤不可能将周世宗的幼子交给他们收养。

根据王巩在《随手杂谈》中的记载:

“太祖无事时,常召潘美辈禁中议政,或与之纵饮,至令宫女解衣,无复君臣之礼!”

简而言之,潘美与赵匡胤的关系非同一般,况且,潘美非常有能力,常常能够超标准地完成赵匡胤布置得“作业”。

赵匡胤视潘美为自己人,因此,他将周世宗幼子放心地交给潘美收养。

同时,他允许潘美给孩子改姓为“潘”,如此,周世宗一脉就没有名义上的后代了,相当于分化了柴氏的势力。

更为重要的是,赵匡胤还注重了一个细节,他告诉潘美:“与尔为侄”,并不是与尔为“子”,这样又照顾了周世宗的颜面。

不得不说,这一计谋实在是太高了,与杯酒释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潘惟吉后来怎么样了?

在潘美的教育下,潘惟吉从小就注重礼法,行事也非常勤恳,曾被宋真宗任命为天雄军驻泊都监,可是,还等没上任,宋真宗又让他充当太常博士、直史馆乐黄目的副手,出使辽国。

可是,刚刚进入辽境,潘惟吉就突发疾病了,只能找人护送回家,刚刚抵达雄州就一命呜呼了。

纵观潘惟吉一生,时常以礼法约束自己,尽心尽力为大宋办事,朝廷内外都称赞他勤勉干练,但是,他并没有得到太大的重用。

他有一子叫潘承裕,又有一孙叫潘夙。

潘夙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,此人文武兼备,常立大功,行事作风颇像其曾祖周世宗,当然,在潘美众多后人中,潘夙也是一名出类拔萃的佼佼者。

可惜,他同样没有得到重用。

总结


stp绝热保温板 挤塑板 四川保温砂浆


这是改性挤塑板保温砂浆,苏洋建材(2021-06-14 17:35:27)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