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火水泥发泡保温板

四川建材 2021-06-14 阅读:238

《史记·周本纪》给出了一个详细的世系表,截止到武王伐纣建立周朝,在前面拼搏的祖宗有这些人:始祖弃(又以农官后稷为称)、不窋、鞠、公刘、庆节、皇仆、差弗、毁瑜、公非、高圉、亚圉、公叔祖类、古公亶父、季历、周文王,刚好15代人。每一代人之间都是父子关系。

那么,《史记》的记载准确吗?

/后稷事迹画像,出自 《帝王道统万年图》 (册),明,仇英

答案是,防火水泥发泡保温板即使作为中国史书界的天花板,《史记》中关于先周的记录,也有着很大的纰漏。这些世系细算下来,其实是严重缺页的。

周朝的始祖叫弃,传说他是上古高辛氏帝喾的孩子,与尧同时,也与另外两位上古贤君舜、禹同时,尽管一个人与上古三代圣王同时的时间跨度已经够大了,但是,以他一己之力还是难以弥补这中间的时间差——从尧舜到周武王伐纣时,按文献记载,少说也有千载时光,假设我们粗略地把古人的年龄设为30年一代,千年里周人的先祖也至少更迭了30多代,所以,从弃到周武王不可能只经历了“十有五”代人。

唐代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引《毛诗疏》也对此提出了疑问:“虞及夏、殷共有千二百岁。每世在位皆80年,乃可充其数耳。命之短长,古今一也,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,子必将老始生,不近人情之甚。以理而推,实难据信也。”即使周人的15代祖先个个活到80岁,也难以拉满从虞舜到夏、商这极长的1200年岁月。因为,如果想填满这中间的时间差,周人这15代祖先必须每个都到80岁才刚刚生子,这样方能达到年龄的接力。而这显然是有悖现实的。因此,原因只能是,世系出错了。

那么,世系表的问题出在哪里,从谁那里开始漏人了呢?

通常情况下,离我们越近的历史,人们的资料和代代相传的素材自然更丰富一点,比如,如果有人问你,爸爸的爸爸叫什么,爸爸的爷爷叫什么,我们也许能很准确地说出来,可是再往上追问,大多数人就要哑口无声了。离得太远的,总逃不了被遗忘的宿命。周人的祖先中,也是从最早就开始缺代了。

根据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后稷卒,子不窋立。不窋末年,夏后氏政衰,去稷不务,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。”以及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昔我先王世后稷,以服虞夏,及夏之衰也,弃稷不务,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,而自窜于戎狄之间。”两段记载显示,不窋是后稷的儿子,而不窋的时代已经到了夏朝末年。也就是说,从与尧舜禹同时代的后稷,到儿子不窋两代人,竟然就直接横跨了尧、舜、禹以及整个夏朝数百年的时光。这道夸张的数字,恐怕数学老师也编不出来。究其原因,自然是周人的某些祖先在口耳相传中有不少被弄丢了。

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史学家谯周也看出了问题,他在《周本纪》和《国语》的记载中划了一个重点:“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、夏。”即是说,自从弃被封为稷官,管理农事以后,他的子孙世代都承袭了这个官职。

这是很符合当时子承父业的静态社会现象的。当初,管仲在齐国改革时,方案中就规定了家族基业代代相传这一原则,木匠的儿子世代为木匠,开染坊的世代开染坊,农民则世代务农。弃的子孙在虞舜、大禹和夏朝一直充任农官后,便都以官名被统称为“后稷”,因此,他们本身的名字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,而只剩下“后稷”这个官名传世。也就是说,“后稷”是一个世系称呼。这种以官名或部落名称呼家族世系是古史里常见的写法,比如,炎帝也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炎帝世系,其中有炎帝神农氏、炎帝榆罔等,他们是炎帝部落的不同首领。

《周本纪》还有一句:“后稷之兴,在陶唐、虞、夏之际,皆有令德。”一个“皆”字,点明“后稷”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世系,他们在尧、舜以及夏朝繁衍兴盛,“皆”对当时有贡献。

因此,回头再看周人的祖先,不窋的父亲,只是夏朝的倒数第二任“后稷”(最后一任是不窋自己),而并非他们的始祖弃。从弃到不窋中间,至少还有十几任“后稷”。


四川改性聚苯板


这是改性挤塑板保温砂浆,苏洋建材(2021-06-14 17:37:58)
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