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_中亿网址

四川建材 2021-04-02 阅读:255

[⊙⊙]( ̄▽ ̄)法人代表是指根据法律,其行为被视为法人的行为,其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法律权利和义务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享有和承担。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假公司出现,违规等情况,所有责任都是由法人代表承担的。 老板平台注册地址:请问一下事发地与老板注册地不是一个老板该搞哪一个 老板平台注册地址:同一个老板,同一个公司地点注册两个公司有麻烦吗 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,只不过不能注册两个独资公司,而且最好是都拥有自己的办公地址。 老板平台注册地址:公司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,

一、孙权接手的“江东”

孙权接手的江东是什么样的呢?

对于这一点,《三国志·孙策传》说的好,是“业非积德之基,邦无磐石之固”。意思很清楚,江东政权很不稳定,时常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。

这么说是有根据的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记载,当时孙氏集团只控制会稽、吴郡、丹杨、豫章、庐陵五郡,并且这些地方还有人没有归顺(深险之地犹未尽从),世家大族遍布各地(天下英豪布在州郡),来江东避险的人时刻想要逃离江东(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)。总之一句话,君臣离心离德(未有君臣之固)。据《三国志·张昭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,孙策一死,江东地区就有动荡不安的危险。再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,孙策死后,庐江太守李术不肯追随孙权,还招降纳叛,跟孙权对着干。

那么,我不禁要问:为什么这会这样?为何孙策一死,江东就闹个不停呢?《吴书》的作者韦曜,认为孙策建立的政权不久,积累的恩惠还不够(莅位不久,恩泽未洽)。当然了,这个说法并不可信。韦曜是吴国人,他肯定要为孙策说好话。

事实上,江东不稳的真正原因在于“业非积德之基”。孙吴建立的江东政权,是一个外来政权,是靠武力强行建立的。孙策为了使江东臣服,杀了很多人,按照郭嘉的说法,是“所诛皆英豪”。也就是说,孙策杀死了很多江东的杰出人物。孙策在世时,江东人碍于他的“淫威”,不敢乱来。可是孙策一死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这是内忧。

再一个,孙权即位时,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,无论谁赢,将来肯定得进攻江东。此外,刘表和黄祖也对江东构成了威胁。

这是外患。

综上所述,孙权接班时,形势十分严峻,可以用“内忧外困,地动山摇”八个字来概括。

二、孙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?

孙权这个人,无疑是一位少年英雄。世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,比如辛弃疾,在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中,这样赞叹孙权:

“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

陈寿对孙权的评价是:

“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句践之奇,英人之杰矣。故能自擅江表,成鼎峙之业。”

那么,孙权究竟是个怎么样人呢?

①沉得住气

我们都知道,孙权是魏、蜀、吴三国中最后称帝的。曹丕称帝,是在建安二十五年(公元220年),改元黄初;刘备称帝,是在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,改元章武;而孙权称帝却是在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,足足比刘备曹丕玩了八、九年。

按理说,孙权如果跟在曹丕、刘备后面称帝,是顺水推舟的事,不会引起天下人的谩骂。

那么,孙权为何要延迟那么久呢?中亿网址是他不想吗?当然不是。真实的原因是,刘备已经发动了“夷陵之战”,孙权知道,如果他在这个时候称帝,肯定会遭到魏、蜀两国的攻联合击。所以,刘备刚动兵,孙权就立马向曹丕俯首称臣,还送回被俘的魏将于禁。不久,又接受了曹丕册封的吴王称号。

这对孙权来说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原来他跟曹丕平起平坐,现在却要喊一声“皇帝好”,心里的落差真不是一点大。

再举个例子。孙权刚即位时,鲁肃给他提出“建帝号以图天下”的宏伟蓝图,孙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:“今尽力一方,冀以辅汉耳”。而当时的情况时,是“郡郡作帝,县县自王”,也就是说想当皇帝的人不在少数。那么多人都想,他孙权不想?

我认为孙权不是不想,而是实力达不到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后来孙权称帝时,回过头来对众人说:“昔鲁子敬常道此,可谓明于事势也。”由此可见,孙权当年也是想当皇帝的。

②天赋异禀

孙权十五岁就当上了阳羡县县长,当时有个叫刘琬的人,还对孙策说,孙权“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”。怎么个“骨体不恒”呢?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春秋》,孙权是“方颐大口,目有精光”。“颐”就是面颊的意思。可以想象,孙权长得有多么雄壮了。孙权的性格也很好,是“性度弘朗,仁而多断,好侠养士”。

因此,孙坚很看重孙权(坚异之),孙策也经常跟孙权讨论大事,还认为自己不如他(每参同计谋,自以为不及也),孙策每次宴请宾客的时候,还时常回过头对孙权说,这些人都是你的大将。

③懂得随机应变

孙权翻脸是真的快,刘表跟他有杀父之仇,可是刘表一死,他就派鲁肃去吊唁;刘备跟他是盟友,可是他却趁关羽攻打樊城之际,派吕蒙去袭击江陵,来个“白衣渡江”;他有时骂曹操是“曹贼”,有时又说他是“曹公”;刘备发动夷陵之战,他立马向曹丕俯首称臣;曹丕派人攻打江东时,他又跟刘备讲和。

孙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,不停地调整战略,一会化敌为友,一会又化友为敌,把曹操和刘备玩弄于鼓掌之中。

④会用人

孙权用人,那是一流的,他先后重用了一大批文臣武将。先拿文臣来说,重用了张昭、顾雍、诸葛瑾;再拿武将来说,周瑜之后,重用鲁肃,鲁肃之后,重用吕蒙,吕蒙之后,重用陆逊。

难怪曹丕站在长江,会发出“彼有人焉,未可图也”的感慨。诸葛亮也对刘备说:

“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”

三、孙权背后的“男人”

孙策一死,孙权就哭个没完。显然,孙权既是在哭他刚死去的哥哥,又是在忧虑,更是在恐惧,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切。然而,孙权最终成功了,他不仅在江东站稳了脚跟,还将父兄未竟的“霸业”,发展成为了“帝业”。

毫无疑问,孙权能够成功,多亏了两个“男人”。这两个“男人”,我想大家都知道,他们就是张昭和周瑜。

先说张昭。

孙策临死前,托孤于张昭。就像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一样,孙策也对张昭说,如果我那个弟弟不堪重用,你可以取而代之。

张昭当然没有取而代之,而是尽心辅佐孙权,并为他树立起了权威。举一个感人的事例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和《三国志·张昭传》的记载,孙策死后,孙权号啕大哭。长史张昭就对孙权说,孝廉(孙权当时被举为孝廉)呀,现在是哭的时候么?如今天下大乱,奸臣当道,你要是只知道哭的话,江东就危在旦夕了。说完,张昭就帮孙权换了衣服,然后扶他上马,让他巡视三军。他自己则“率群僚立而辅之”。不难可以想象,当张昭说完那番话后,孙权肯定立马就反应过来了,表现出一副君主的样子。

再说周瑜。

周瑜听到孙策去世的消息,也立马从巴丘返回了吴县,以中护军的身边,和张昭一起辅佐孙权。周瑜还率先做出了示范,毕恭毕敬地侍奉孙权,用陈寿的说法,是“独先尽敬,便执臣礼”。这可非同一般,当时孙权的身份还是将军,很多人对他的礼节都很随便。

张昭和周瑜,对孙权能够稳固江东,有很大的功劳,因为他们代表着两股政治势力。

我们都知道,孙氏家族建立的江东政权,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。第一股政治势力,也就是孙权和孙策率领的旧部,我们不妨称之为“淮泗将领”,代表人物是周瑜、黄盖、程普、韩当、周泰;第二股政治势力,是因战乱而避难到江东的人,我们不妨称之为“宾旅寄寓之士”,代表人物是张昭、诸葛瑾、步骘;第三股政治势力,也就是“江东本土士族”,典型的代表是虞、魏、顾、陆四大家族。这三股政治势力,是存在矛盾的。因为根据“后来居上”的原则,统治江东的人,肯定得是“淮泗将领”。

显然,孙权要想在江东扎稳脚跟,就必须得到这三股政治势力的支持。

周瑜是“淮泗将领”的领袖,他支持孙权,也就意味着孙权搞定了“淮泗将领”;张昭是“宾旅寄寓之士”领袖,他支持孙权,也就意味着孙权搞定了“宾旅寄寓之士”。可想而知,周瑜和张昭的支持,对孙权有多么重要了。

事实上,因为张昭的支持,很多还在观望的“宾旅寄寓之士”,都开始进入了孙权的幕府。周瑜则向孙权推荐了鲁肃。鲁肃是个很了不起的人,他对江东的贡献是巨大的,不仅给孙权提出了东吴版的《隆中对》,还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。

结语

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,他有目标,有理想,并且肯为之奋斗终生;他能屈能伸,懂得变通;他善于用人,能凝心聚力,使得江东上下同心同德,一片和睦。

参考文献

陈寿:《三国志》




这是成都挤塑板四川保温砂浆,改性聚苯板(2021-04-02 17:27:33)

评论(0)